查看原文
其他

先立后破、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房地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如何开展?5个要点详解中央财办答记者问

刘典
2024-09-16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Follow & Favourite


前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本公众号相关解读:重磅!释放大量经济政策信号,10个要点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击文章跳转)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此次会议围绕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释放哪些重要信息?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会后第一时间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深入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以下为解读内容以及全文重点标注


01

要点内容


一、本次解读对我国经济形势做了具体的分析,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全面地说明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

  •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1. 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

  • 宏观政策会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

  • 政策空间仍然较足。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


二、本次解读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行了具体阐释,即

  • 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 进是方向和动力,要有力进取,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 同时,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三、新质生产力的具体阐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但并没有深入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1. 本次解读在会议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即

  •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1.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

  • 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 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

  • 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四、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除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外,本次解读对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宏观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微观细化,即


  1.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们要:

  •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

  • 推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1. 关于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我们要:

  • 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涉民企歧视专项治理,清除所有制打分等歧视性做法。

  • 推动健全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 优化民企信用修复和服务机制

  • 在查办涉企案件和异地办案中依法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1. 关于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我们要:

  • 推动在重点行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 加大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

  • 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创新产品优质优价、创新者获利。


五、中央经济会议对明年的房地产工作做出了部署,本次解读围绕会议提出的安排,细化了针对房地产下一步的工作,即

  • 要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惜贷,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 要切实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完成。

  • 要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尽早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要在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02

全文标注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明年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问:今年经济运行有何特点?如何看待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年经济形势作了深刻分析。


我们理解,概括起来讲,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 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有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全年经济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今年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

  • 二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到5.2%左右、比去年低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3%

  • 三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望维持在14%左右的水平。

  • 四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原文:


会议认为,今年

  •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

  •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 着力扩大内需

  • 优化结构,提振信心,

  • 防范化解风险。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1.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据国际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上不如疫情之前

  2. 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主要是:

  • 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

  • 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产能过剩

  • 社会预期偏弱,企业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现象;

  • 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原文: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

1.有效需求不足

2.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3.社会预期偏弱

4.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5.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6.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7.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机遇

  • 一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社会预期逐步改善,高储蓄将逐步向消费、投资转化。

  • 二是宏观政策会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今年增发一万亿元国债,以及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释放,明年还将出台新措施,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形成叠加,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

  • 三是政策空间仍然较足。我国物价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加力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

  •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 五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这些将催生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总的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问: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明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考虑?


答: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我们理解,工作指导上要把握好几点。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 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 进是方向和动力,要有力进取,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 同时,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1. 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1. 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

  •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1. 要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

  •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1.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个表述有两方面新意,

  • 一是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排在货币供应量前面,因为这一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紧密;

  • 二是把以往的“名义经济增速”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统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目标要求,并强调价格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目标。

  1. 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 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四,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比如,在化债进度、补充银行资本、政府债券发行等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加强配合。

  • 会议第一次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对加强政策协同具有很强针对性。

  • 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政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原文:


会议要求,明年

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严控一般性支出。

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利好科技、双碳、普惠、数字经济)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

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新提法)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加强经济宣传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问:目前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明年如何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答:明年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有效驱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使生产能力有用武之地。必须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并带动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 财政政策中,提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 货币政策中,提出要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落实好这些宏观政策要求,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能够有效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明年要努力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 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

  • 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方面潜力很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在政策上适当支持引导就能够释放很大的需求。

  • 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和重大项目建设。

  • 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是积极稳定外贸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 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 要巩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势,支持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为世界”,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


问: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外界炒作“外资撤离中国”。引资规模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如何?下一步有哪些举措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资?


答:受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今年前10个月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下降9.4%,但金额仍处于历史高水平,特别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加快,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32.1%,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5%,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大幅增长。


对于近期外资数据出现的波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

  • 一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一些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大力度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

  • 二是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疫情阻断了线下考察交流,造成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误读,影响了投资决策。

  • 三是随着国内发展阶段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这是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是正常的。


展望未来,我们吸引外资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 一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全球规模最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增长性强的国内市场,将为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很多外资企业表示,中国市场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

  • 二是完整产业体系的支撑力。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 三是新发展格局的聚合力。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外资企业在联通国内国际循环、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纽带桥梁作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 一是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结合高水平经贸协议谈判,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努力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保障内外资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

  • 二是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 三是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在近期宣布的单方面免签政策、互免签证安排、加快恢复国际航班等基础上,切实打通堵点,提升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化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原文: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其中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 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

  • 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

  • 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 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 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 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问: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涵,怎样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答: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到地方考察调研,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

  • 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 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

  1. 技术层面要补短板、筑长板、重视通用技术

  2. 产业层面要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具体而言,有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 一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

  • 二是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 三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 四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真正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应用场景丰富和创新收益放大的独特优势。

  • 五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

  • 六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与全球企业和人才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问:我们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地方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科技和产业领域涌现了不少里程碑式成果。


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我们所讲的新型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既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也要发挥好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 要加快补上工业化基础、深层次积累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水平。


二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 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三要凝练产业需求,优化创新体系布局

  • 要根据产业的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再凝练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

  • 要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


此外,备受关注的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行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竞争力。要大力支持企业深度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推动优化行业技术标准,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优胜劣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原文: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其中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要提法)

  •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新提法)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 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注:两次提及数字经济,连续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人工智能)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加大政策落地力度


问:今年中央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目前落实情况和成效如何?怎样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


答: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随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形成了“1+N”政策体系。目前,这些政策举措正在抓紧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进行部署,再次强调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要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着力让民营企业可感、可及。


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

  • 推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

  • 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涉民企歧视专项治理,清除所有制打分等歧视性做法。

  • 推动健全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 优化民企信用修复和服务机制

  • 在查办涉企案件和异地办案中依法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三是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 推动在重点行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 加大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

  • 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创新产品优质优价、创新者获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原文: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其中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 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 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注:上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4.6.30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问: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中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明年政策侧重点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走向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这次会议对做好明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房地产工作作出了专门部署。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着重把握好三方面内容:


一是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今年以来,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了首套房“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仅11月份以来,工、农、中、建、交等五大银行向非国有房企投放开发贷款300多亿元,其中近两周投放了140多亿元。下一步,

  • 要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惜贷,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 要切实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完成。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防风险、稳市场的政策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抓紧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这是党中央根据房地产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三大工程”既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又有利于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启动。

下一步,要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尽早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次会议就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 要在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 同时,要针对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期,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持续发展仍然有广阔的前景和坚实的支撑。随着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施,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化解风险,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问:这次会议对防范化解风险做了哪些部署,如何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把握三方面的原则:


一是要统筹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

  • 债务风险高的地区要边化债边发展,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要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扩大利用外资

  • 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特别是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要全面加强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要严格财政监管,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 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地方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方面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非法金融活动,要及时出手,坚决打击。


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

要善于盘活存量资产,抑制增量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总的看,尽管当前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工作方法,风险仍是可防可控的,一定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原文: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其中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 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END——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近期内容 ●●

// 1

非银支付机构迎新规!支付宝、微信、银联等第一时间发声,5个要点详解

// 2

非银支付机构新规出台,数字人民币与移动支付如何重塑数字经济的“DNA”生态

// 3

《求是》第24期关键词:【机构编制】【新时代“枫桥经验”】【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东北全面振兴】

// 4

【今晚8点凤凰卫视 | 一虎一席谈】中国跨境电商布局全球,会否面临两面夹击?

// 5

强产业、重科技、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总书记越南回国后直奔广西有何深意?


往期系列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加入全球政经观察员
加微信“x-923604517”拉你入群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总编辑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